1. <track id="jaskj"></track>
      1. IT商業網-解讀信息時代的商業變革
        當前位置: 首頁 > 電商 > 正文

        第 14 屆天貓雙 11 收官,阿里、京東未公布具體 GMV 數據

        2022-11-12 20:16:21  來源:IT之家    

          14 年來首次,阿里、京東均未公布雙十一 GMV 數字。

          11 月 12 日零點,第 14 屆天貓雙 11 收官。值得注意的是,阿里、京東均都沒有正式對外公布本次雙十一的具體 GMV 數據。往年的業績喜報、成交大屏,也都一同缺席。

          天貓表示,今年天貓雙 11 穩中向好,交易規模與去年持平。

          京東集團稱,截至 11 月 11 日晚 23:59,2022 年“京東 11.11 全球熱愛季”超越行業增速,創造了新的紀錄,與此同時,零售購物用戶數也再創佳績。

          2021 年天貓雙 11 總交易額是 5403 億元,相比 2020 年的 4982 億元增加了 421 億元。另一面,京東 2021 年雙 11 交易額超過了 3491 億元。

          失去雙十一大數字,告別雙位數的增長,我們不得不認清一個事實:持續多年的中國電商高增長時代正在揮手告別。而雙十一的歷史使命,也從尋找增量,轉變為確保存量。

          雙十一步入第 14 個年頭,流量見底危機下,圈在這里的人、貨、場,深陷漩渦,觸底求變。

          消費者:從沖動到質疑,直播間的東西真更優惠嗎?

          價格低廉、購物便捷、補貼紅包、趣味內容…… 直播間的這些噱頭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擇直播購物。然而,主播素質參差不齊、虛假促銷、價格套路、貨不對版、退換貨難等亂象頻發,也成為了消費者集中討論的槽點。

          一盒面霜品牌雙十一活動價 300 元,直播間的價格也是 300 元,但會格外贈送一些水乳等小樣,將這些贈品的價格統一算進面霜價,再告訴消費者,面霜打了折,且這個折扣就是“全網最低價”、“家人專屬福利”。

          阿嫻(化名)雙十一以來一直蹲守在某頭部主播直播間里,從一開始搶不到,到后來發現主播的營銷套路,開始對所謂的“最低價”產生質疑:“這些小樣放在平時我會買嗎? 直播間搶到的商品真的更優惠嗎?”

          “商品介紹三分鐘,上架時間有的幾分鐘,有的甚至只有幾十秒,消費者根本來不及比價。” 阿嫻經一番計算,最終選擇放棄購買該款水乳。

          “這類全網最低價是有些變相欺騙消費者的。”一位美妝品牌從業者告訴《態℃》欄目,“小樣其實不值什么錢,過往一些品牌匯報小樣送給公司員工,一些品牌會搞內購價賣掉,現在把這些小樣打包算進商品折扣里,表面看消費者賺了,實際上并沒有。”

         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網絡零售部主任、高級分析師莫岱青表示,今年雙 11 另一比較典型的直播亂相,就是直播購物時消費者容易受主播情緒和庫存緊張氛圍影響,面對鋪天蓋地的“低價”標簽更加容易“沖動消費”。

          雙十一期間,燕燕(化名)在直播間購物花費超過 4000 元。每晚穿梭于各大直播間,熱鬧過后,她卻愈發感到迷失:“購物不該是讓人開心的嗎?”

          全網直播間統一的話術,超快的語速,緊張的庫存,復雜的價格套路,以及明顯故意演出的“含淚打折”橋段,這些讓她感覺“耗時又耗力”、“沖動消費”。

          尤其在學會“湊單”后,雙十一后半程,她幾乎沒再進頭部主播的直播間。“一是搶不到,累了,不想搶了;二是在品牌旗艦店買產品,比頭部主播價格差不太多,雖然沒有主播送的東西多,但學會湊單后有時還要更便宜。”燕燕談道。

          江南北控股集團董事長、電商專家高攀表示,由于當下直播行業夸大宣傳、售賣山寨等情況較為頻繁,顯然直播間搶到的同品質的不一定更便宜。當然仔細甄別比較,品牌直播間的部分產品在雙十一“撿便宜”概率更大。

          同時,莫岱青還提醒消費者警惕直播間“低價商品陷阱”。

          “根據往年雙十一投訴分析,某些‘低價商品’容易被商家作為引流的利器,吸引消費者到直播間駐足觀看,但實際上‘低價商品’的鏈接遲遲不上,還有的商家額外向消費者索要高額運費,甚至在消費者拍下鏈接后拒絕發貨,態度強硬只肯退款不愿發貨,消費者購買時需要謹慎。” 莫岱青談道。

          商家:比起奇跡般的增長,更渴望實打實的利潤和現金流

          來自于江蘇的大董,從事電子產批發零售多年,主要是在淘寶、京東上銷售小米、華為等品牌的手機。

          受疫情影響,參與多年雙十一活動的他,在今年陷入了空前猶豫。

          他的生意從去年開始有了明顯的變化。據他介紹,這兩年上游廠家因為原材料成本上升的影響,出廠價一直在漲。而用戶側這邊,能感覺到大家對于新興潮流的電子產品,沒以前那么大興趣了,花錢變得謹慎,換機的頻率不斷降低。

          來自上游和下游消費者的變化,都進一步壓縮了他公司的利潤空間。“去年報個價,顧客還個價,然后自己盤盤成本,差不多便宜點就成交了。今年到什么程度?自己報個價,客戶覺得高,立馬轉身走人,話都不多說一句。”

          猶豫很久,他決定還是參與今年的雙十一,但內心并不樂觀。“感覺能做到去年的 70% 就燒高香了。”

          為了參與雙十一,店里從 9 月開始備貨,錢基本上全都壓在了貨上。“我成為了度小滿等平臺的用戶,申請一些小額貸款,用作臨時周轉和應急,今年(貨)也不敢備太多,而且現在用工成本也在上升,一般是有點兒利潤、甚至不虧錢就賣了,因為放著也是成本。”

          他告訴《態℃》欄目,“現在按照‘未來 2-3 年還是苦日子’的預期做戰略,并落實日常經營,感覺還要再熬一熬,絕對不能盲目擴張,浪費不必要的成本。”

          從事進口錄音設備生意的李力(化名),這個雙十一則過得更加不易。“受整個大環境影響,匯率在上升,成本增加,售價不變,利潤現階段在不斷減少。”

          在他看來,今年雙十一對商家而言,最痛的在于物流。“物流停發影響著整體銷售,往年都能發 3000 多個,今年只有 1000 多個,預估售賣不好,甚至可能會虧本。”

          對于李力來講,比起奇跡般的高增長,他更渴望實打實的利潤和現金流。

          DCCI 互聯網研究院院長劉興亮在某媒體采訪中也談到,今年以來商家更務實理性。“一來追求過高增長不現實,二來成本也過高了,企業思考的是怎么活下來,以及如何增加利潤和經營效率。”

          平臺:聯手”拆墻”,從競爭走向競合

          今年雙十一最引人關注的,莫過于頭部主播的自由流動。

          抖音兩大頭部帶貨主播羅永浩、俞敏洪相繼宣布要在淘寶直播再開新陣地。在抖音跳操大火的劉畊宏夫婦,也宣布淘寶開播。與此同時,三方都相繼表明,在淘寶做直播是有清晰目標的長期規劃。

          對于“如何看待在抖音開直播的商家回歸淘寶”的問題,有接近抖音的業內人士向《態℃》透露,“抖音對此看得很開,一是這種大環境下,理解大家要為自己謀劃,誰也拴不住誰;二是平攤風險,有了快手和辛巴的前車之鑒,抖音可能也不希望與大主播綁得太死。”

          阿里巴巴淘寶天貓產業發展及運營中心總裁吹雪回應網易科技稱,“這是一個開放的市場,我們認為主播多平臺經營未來肯定是一個常態,且是一個客觀且一定會存在的事情。”

          吹雪提到,“淘寶直播過去一年新增了 50 萬新主播,其中有非常多的創業團隊,分布在各個品類之中,”直播 + 短視頻 + 活動”的形式給了很多年輕人新的做生意的方式,未來也歡迎更多人加入到平臺里面。”

          大主播以及其背后的公司,開始考慮把“雞蛋放在多個籃子里”,避免過度依賴一家平臺,甚至有一些主播越來越獨立,或許將成為未來的一個新常態。

          莫岱青表示,“在愈加互聯互通的時代,各直播平臺也在促進其平臺上各類主播結構的平衡,跨平臺流動直播,實際上利于直播帶貨行業的發展。”

          除了主播的多平臺經營,電商平臺也在有意給商家松綁。

          自 2022 年 10 月 28 日起,淘寶聯盟商品鏈接將逐漸恢復在快手直播間購物車、短視頻購物車、商品詳情頁等發布商品及服務鏈。同時,京東與快手近期恢復了外部商品及服務鏈接合作。

          高攀講,當下互聯網電商行業進入存量時代,互聯互通對行業發展是積極且有利的。

          在他看來,巨頭之間更加開放,主要源于兩方面:一是國家政策層面極力倡導,平臺之間互聯互通是大勢所趨;二是平臺之間利益驅動,尤其是快手方需要借力完善自身電商生態。

         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陳虎東則表示,互聯互通本來就是互聯網的本質,不同電商平臺逐漸恢復外鏈,其實就是回歸了常識。

          他提到,目前有個非常顯著的現象,就是電商的流量跟著主播走的態勢更加明顯。“這反映了消費者在電商紛呈的當下,其不忠誠的程度是何等之高,對于行業或者商家而言,未來流量會逐漸均衡,獲客難度提高,也就倒逼企業修煉基本內功,夯實基礎設施。”

          在流量見頂的危機下,從競爭走向競合,從對立走向共生,或許才能讓行業重新煥發生機。

        免責聲明: IT商業新聞網遵守行業規則,本站所轉載的稿件都標注作者和來源。 IT商業新聞網原創文章,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“IT商業新聞網”, 不尊重本站原創的行為將受到IT商業新聞網的追責,轉載稿件或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編輯修改或者補充, 如有異議可投訴至:post@itxinwen.com
        微信公眾號:您想你獲取IT商業新聞網最新原創內容, 請在微信公眾號中搜索“IT商業網”或者搜索微信號:itxinwen,或用掃描左側微信二維碼。 即可添加關注。
        標簽:

        品牌、內容合作請點這里: 尋求合作 ??

        相關閱讀RELEVANT

        国产精品有码无码AV在线播放
        1. <track id="jaskj"></track>